1、收入核算:
企业与科研单位的财务目标是不同的。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主,科研单位则是以科研成果为主;企业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经济效益,而科研院所则不能。投放于科研院所的经费,要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见效,能立即见效的非常少。科研院所进行科学研究,在产生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无法忽略经济效益,只不过两种效益的产生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长期以来,由于科研院所的公益性质,其创收压力小,国家监管力度也相对较小,导致科研院所的收入管理中存在条款不清晰,资金短缺或利用率不高,创收的意识不够等问题。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必然要求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加强对于经济收入的核算,以缓解自身的资金压力,为国家财政减轻负担。
2、应收应付款核算:
现在许多科研单位某些收入类款项,未作收入入帐,将其列入应付款核算;其他应付款是应付其他单位或本单位职工发生的待结算款项,许多单位经常有意无意地将其他应付款科目当作一个人为调节收支的科目,利用应付款项隐瞒、转移收入,逃避财政、税务监管。
应收款是单位的一项流动资产,即有它作为资产的现实意义。当职工将款项从单位借出,到支付给提供商品和服务方前,它是以现金形式存在的,符合资产这一定义,可一旦支付给提供商品和服务方,它即失去了资产的性质,变为单位的一项费用支出。因此,当应收款项变成费用支出后,就应及时报账冲减应收款项,减少单位资产,增加费用支出。这样才符合及时性的会计核算原则。但有不少单位的借款人履行公务活动后,不及时报账冲减应收款,致使虚列资产,少记支出,使当期的会计报表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真实财务状况,另外一些单位应收款金额巨大,且挂账时间长,有的甚至长达几十年,变为呆账死账,已经失去了资产的意义,成为坏账了。
3、支出科目核算:
目前科学事业单位科研成本支出科目的核算都是按财政部门统一规定和中央预算单位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来设置的,而国家的各类科研项目的预算科目没有严格、统一的规定,且与核算科目不一致,在经费预算与核算归类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家科研项目实行课题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务决算、审计验收等四个主要环节。在预算编制环节.科研人员采用预算科目体系;在预算执行环节. 财务人员使用财政部门制定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在财务决算环节,财务和科研人员协同从核算科目体系重新分类到预算科目体系;在审计环节,审计人员则困惑地在预算科目体系和核算科目体系之间反复切换。
另外,央预算单位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设置也不够明细,给平时核算带来一定的难度,很多实际发生的费用无法归类到一级科目的任何一个科目中,只能放在其他里,而在决算的填报中反复进行调整,这样就对决算数据的真实性产生了一定影响。
4、固定资产核算:
科研院所进行科学研究,固定资产是物质保证。科研院所的固定资产来源基本靠国家拨款以及专门的科研管理经费,主要的物质表现就是科研设备。
非一般纳税人可以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吗进行东莞公司注册,需熟练掌握公司注册流程!入仓费会计分录怎么做免征增值税的生活服务具体包括哪些服务行业进项税加计扣除会计怎么处理年末结转分录怎么做小微企业免征哪些政府性基金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有什么